南共市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重启自贸协定谈判
18 2025-04-05 10:12:36
河南省常务副省长黄强,副省长舒庆、徐光、徐金平、武国定共同出席会议。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并不认为给予企业合理过渡期是出于经济下行的原因。如何让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政府工作报告两度提及蓝天保卫战。
不过公众更关心的是,保护了企业以后,当前的环保监管力量还能继续保障蓝天吗?在依然严峻的治霾形势下,企业能拿稳这块免死金牌吗?环保避免一刀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李克强表示,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我们要完成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减排指标,完不成要追责问责,首先追的就是环保局长的责,但是企业达不到标准又不能采取措施。这在天气上也有所体现。每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都会是不同利益诉求的折衷。
对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剂定心丸。二是在能源结构上,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战略,制定实施控制燃煤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有关政策措施,并尽快制定实施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相关政策机制,从源头降低氮氧化物产生量。调整环评审批权限,既是此前改革的一项成果,也是进一步深化环评改革的必要举措。
《目录》出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对围绕中心、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指导,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狠抓事中事后监管,采取不断完善环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行动计划、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开展环评文件抽查复核、发布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等措施,确保审批权限调整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接得住、管得好,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作用。修改后的《目录》保留了新建炼油等化工石化项目、跨省铁路等交通运输项目、部分水电站等能源项目,以及其他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仍由生态环境部审批环评文件,统筹做好审批服务和严格准入。《目录》修订期间,生态环境部对2015版目录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估,遵循改革导向、转变职能,措施成熟、影响可控,管理规范、易于承接,统一管理、实现打通的原则,减少国家层面微观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对规划环评开展较为深入、不涉及重大污染排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较为成熟、影响范围可控或者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适度下放,同步推动实现环评相关管理职能的打通和管理事项的整合。
同时对煤炭、核与辐射等个别项目的具体表述进行修改,不涉及审批权限变化。现行《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实施近4年来,简政放权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审批数量大幅减少,地方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审批时间不断缩减,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强化。
结合机构调整,将海洋油气田、大规模围填海等海洋工程4类项目纳入《名录》统一管理,推动实现管理职能的打通和管理事项的整合。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公告,修订《生态环境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公告,修订《生态环境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结合机构调整,将海洋油气田、大规模围填海等海洋工程4类项目纳入《名录》统一管理,推动实现管理职能的打通和管理事项的整合。
《目录》出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对围绕中心、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煤炭、核与辐射等个别项目的具体表述进行修改,不涉及审批权限变化。现行《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实施近4年来,简政放权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审批数量大幅减少,地方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审批时间不断缩减,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强化。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指导,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狠抓事中事后监管,采取不断完善环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行动计划、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开展环评文件抽查复核、发布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等措施,确保审批权限调整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接得住、管得好,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作用。
公告同时要求,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承接能力,及时调整公告目录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实施。《目录》下放的9类项目包括运输机场、不跨省铁路、集装箱专用码头、稀土矿山开发、特大型主题公园,以及一部分防洪治涝工程、灌区工程、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和卫生项目。
调整环评审批权限,既是此前改革的一项成果,也是进一步深化环评改革的必要举措。《目录》修订期间,生态环境部对2015版目录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估,遵循改革导向、转变职能,措施成熟、影响可控,管理规范、易于承接,统一管理、实现打通的原则,减少国家层面微观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对规划环评开展较为深入、不涉及重大污染排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较为成熟、影响范围可控或者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适度下放,同步推动实现环评相关管理职能的打通和管理事项的整合。
修改后的《目录》保留了新建炼油等化工石化项目、跨省铁路等交通运输项目、部分水电站等能源项目,以及其他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仍由生态环境部审批环评文件,统筹做好审批服务和严格准入11日-12日区域整体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13日-15日,湿清除条件有利,空气质量优至良。13日-14日,整体以优良为主。13日-15日,大部城市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3日-4日,陕西关中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出现中度污染。
西南区域: 1日-5日,气温回升,风速较小,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贵州局部城市为良至轻度污染,区域其他城市以优良为主。北京市:1日-4日,北京预计出现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其中2日晚间至3日白天污染最重,此次污染过程预计于5日白天改善。
3月中上旬,我国南方大部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东北地区可能出现两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1日-5日,9日-15日),首要污染物为PM2.5。8日-9日,整体以优良为主。
3日-5日,区域以优良为主,湖北中部出现轻度污染。6日-8日,受冷空气影响,区域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4日-5日,区域北部、山东东部和山西大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河北中南部以严重污染为主。6日-7日,北部内陆轻度污染,其他地区以良为主。10日-15日,以优良为主,局地出现轻度污染。6日,陕西关中、山西西南地区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河南西北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9日-10日区域整体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辽宁轻至中度污染为主,中西部个别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13日-15日陕西关中、河南西北地区以中至重度污染为主,山西西南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7日-9日,西北地区整体以优良为主,局地出现轻度污染。
2日区域整体以优良为主,局地出现轻度污染。10日-12日,中北部轻至中度污染,局部重度污染,南部良至轻度污染。
7日-8日区域整体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东北区域:预计黑龙江大部1日-4日中至重度污染,5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9日-12日,风速较小,无降水,重庆、成都平原、川南、贵州局部城市为良至轻度污染,其他地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15日,中北部以轻度污染为主,局部中度污染,南部以良为主。
8日-9日,预计出现一次轻至中度污染过程,10-15日,以良为主。5日区域整体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河南西北将出现重度污染。
西北区域:1日-6日西北地区整体以优良为主,局地出现轻度污染。陕西关中地区4日-6日可能出现中度污染。
吉林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西部3日-4日轻至中度污染。6日-12日,区域大部以优良为主,区域北部良至轻度污染。